他扎根生产一线30余年,攻克20余项行业技术难题,创下车削精度10微米的行业纪录。他是企业制造技术的“把关人”,也是同事们眼中毫无保留传授技术的“老师傅”。他,就是通用技术沈阳...
他扎根生产一线30余年,攻克20余项行业技术难题,创下车削精度10微米的行业纪录。他是企业制造技术的“把关人”,也是同事们眼中毫无保留传授技术的“老师傅”。他,就是通用技术沈阳机床沈阳第一机床厂项目型装配车间装配切削工、高级技师徐宝军。
参加工作后,徐宝军不满足工作中的所学所得,他抓紧时间阅读专业书籍,研究数控编程,反复进行难题零件攻关,多次参加省、市职业技能竞赛和高技能人才“精英赛”,取得了辽宁省“技师杯”职业技能竞赛和沈阳市高技能人才“精英赛”第一名的优秀成绩。在工作中,徐宝军勤于思考、大胆创新提高工作精度和效率。加工同样的零件,他用的时间更少,质量更高。
螺纹加工断屑是机床加工中的世界性技术难题,徐宝军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,结合多年复杂工件实际切削经验,搭建了包含切削角度、深度等切削参数的复杂数学模型,根据模型确定不同直径工件的切削入倾角,通过进刀方式、材料硬度、刚性动态计算出切削参数,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。2021年,他的这项技术创新荣获“盛京杯”沈阳工业设计大赛职工发明设计奖。
在出口德国的机床攻关试验生产时,因设计原因,有一组性能参数无法与丝杠螺距匹配。若重新生产,周期需两月有余,影响产品交付。徐宝军大胆提出一套详尽的返修方案,经技术团队论证可行后,他带领同事经过三天连续奋战,以惊人的技术水平车去零件上的余量,使其全部成为合格产品能够进行配套,也创下了车削精度达10微米的行业纪录。
在汽车变速器零部件精密加工项目中,徐宝军针对传动轴和齿轮制造特点,制定先进的复合切削方案,工序集中、基准统一,并首次采用柔性连接斜齿轮节圆定位技术,帮助沈阳机床在该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以徐宝军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,工作室下设4个以省、市级劳动模范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团队,现成员已扩展至52人。多年来,工作室以“六有”标准建设,团队成员“有理想守信念、懂技术会创新、敢担当讲奉献”。全面开展了“劳模立项达标竞赛”“绝活传承”“技术创新发明创造”“组建导师培养团队-技能培训”等活动。绝活传承及技能培训达105课时,劳模立项35项,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高达21000余万元,节约成本1515.87万元,先后完成创新成果17项。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个,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6篇,于2017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。
徐宝军曾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、首批辽宁工匠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。
(辽宁日报记者刘大毅)